此篇文章出處自吳淡如新書「乖女孩沒糖吃」:

每個人心理都有一個虛擬的時鐘,每個人的時鐘分針秒針快慢都走得不一樣,也許「時間用詞」相同,「時間概念」可能大不相同。
一個某大公司的高階主管把她有趣的經驗告訴我。她剛升上主管時,負責帶領一群剛出校門不久的屬下,有天她跟一位下屬說:「這份企畫書很趕,請趕快完成。」
那人滿口答應。沒想到,催催促促,暗示加明示,過了三天,那人才把企畫書交上。

「我不是說很趕嗎?為什麼你現在才交?」
「是啊,很趕哪,所以我三天就交出來了。」搞了半天,她懂了,原來那人來自純梆的鄉下, 「時間趕」比較悠閒。「很趕」的意思,對他來說就是三天。
「我本來以為自己的性子已經夠急了,沒想到在時間觀念上,和我的老闆也出現過溝通的誤差。」她說:「有一天早上,老闆把我叫到辦公 室,拿了一疊報告給我,對我說,這不趕,請妳處理一下。沒想到,下午不到兩點,他就很著急的打電話來問我:『請問妳處理好了沒有?』」
她這才曉得,原來老闆的「不趕」就是三個小時內要做好。不用說,如果老闆吩咐「很趕」的話,半個小時內非報告進度不可。

同樣的名詞,在每個人腦海裡出現的定義不同。「這讓我想到,有次要出差旅行時,我那好心的爸爸幫我買皮箱,問我:女兒,要小皮箱、中皮箱或大皮箱?我說,要中型的。沒想到我爸買回來的中皮箱,比我想像中大上兩倍,簡直是移民時才用得到的。對他來說,中型的就是這麼大呀。」
後來,她每次交代事情,或從老闆、客戶手中承接案例 ,都會要求明確的時間指令:「幾小時還是幾天,要把這件事完成?」不再按照自己的時鐘想當然耳的評豆「不急」和「很趕」。

感情和友誼總要經過謀合期,才會了解彼此的習慣,時間是很難謀合的因素之一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朋友-有些人總說他「快要到了」,結果,一等等了一個小時,甚至還等不到。有些人只要遲到五分鐘,一定打電話來報備和道歉,如果他遲到超過三十分鐘,手機又打不通的話,朋友們一定歇斯底里的懷疑,他是出了車禍,還是被謀殺了?
前者總是求原諒,後者才能得信任。



這種類似情況在生活中其實還滿常發現的...
像我自己跟前男友也常為了「時間用詞」相同但「時間概念」不同而吵過架....

他每次說「等一下」總是等得讓我覺得有點久...我又是一個很沒耐心的人,不耐久候就會開始發脾氣...「等一下」在我的時間概念裡真的就是一下子,很快...不超過五分鐘,但對我前男友而言可以是五至十分鐘甚至更久不等的時間......

不僅是時間概念的不同,還包念許許多多的名詞,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是不同~~~

例如:雖然你才跟某人認識短短幾天,因為個性相投,很快就把對方當成「好朋友」,但也許在某人的心中,你還並不到他「朋友」的定義裡~充其量只是一個還算聊得來的人...

所以,很多事情與情況真的無法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~~~也許你是這樣認為,但別人的定義與想法不見得跟你相同!

這種類似情況在生活中其實還滿常發現的...像我自己跟前男友也常為了「時間用詞」相同但「時間概念」不同而吵過架....他每次說「等一下」總是等得讓我覺得有點久...我又是一個很沒耐心的人,不耐久候就會開始發脾氣...「等一下」在我的時間概念裡真的就是一下子,很快...不超過五分鐘,但對我前男友而言可以是五至十分鐘甚至更久不等的時間......不僅是時間概念的不同,還包念許許多多的名詞,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都是不同~~~例如:雖然你才跟某人認識短短幾天,因為個性相投,很快就把對方當成「好朋友」,但也許在某人的心中,你還並不到他「朋友」的定義裡~充其量只是一個還算聊得來的人...所以,很多事情與情況真的無法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~~~也許你是這樣認為,但別人的定義與想法不見得跟你相同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